消费信贷行业前景分析:居民贷款继续同比少增2842亿元
央行上周五公布的社融、信贷数据双双回落,其中居民贷款继续同比少增2842亿元,除了今年以来一直因为楼市低迷的中长期贷款外,居民短期贷款也在回温2个月之后再次回落。
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宏观数据层面的现象,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个体身上,大家的储蓄意愿还在继续攀升,这让不少银行的信贷经理很“焦虑”。最近不少人向记者反映,银行和一些外包中介的电话“营销”又增多了,他们要么鼓励客户选择分期偿还信用卡,要么发出额度提升的邀约,还会宣传一种“性价比优于一般消费贷”的信用贷。但据信贷经理透露,很大一部分人借了钱是用于提前还房贷。
这些电话作为相关人员完成业绩的方式之一原本并不新鲜,但根据业内人士分析,近期电话频率提高背后可能与业务压力增大有关。有外包机构信贷人士对小雨透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汇总更多的贷款客户信息给银行,而且双方签订了严格的“对赌协议”,银行某客户经理压力大时也会明显传递到外包人员身上。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意愿不断上升,投资意愿则边际下降。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22-2026年消费信贷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二季度的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上升了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
央行在8月12日披露的最新金融数据显示,7月新增社融创下近6年新低,信贷增量也收缩至新的低点,二者的回落幅度均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7月新增社融为7561亿元,同比少增3191亿元。单看信贷数据,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了4010亿元,居民贷款7月新增1217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同比少增354亿元,此前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主要反映按揭需求的中长期贷款新增1489亿元,环比少增2681亿元,同比少增24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