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业分析:人工智能耕种
育秧智慧控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速插秧机作业、无人机飞防喷药......依靠科技种田。
以前,犁田、杀虫都要人工,现在机械就能帮忙干。比如,稻田杀虫,原来得花钱请人,用上无人机后,比人工省水、省药,一天还能完成200多亩稻田喷药,效率高、成本低。完整用药数据还能帮助分析改进打药方式。
在产粮大县东安,涌现出越来越多“新农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经理人及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渐成规模,新理念、新技术在广阔田野上大展身手,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乡村注入兴农新鲜血液。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科技种田深入人心,农民纷纷从会种田转型为“慧”种田,数字农业、代收代种、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深受农民欢迎,手机、无人机、高速插秧机、测土施肥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基本涵盖农业生产链中的每个环节;生物肥料、无毒高效杀虫剂、电商正引领新农业革命,让农民从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发展其他产业。
“一批‘新农人’借助现代科技优势,打造智慧农业生产基地,还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经“新农人”示范引领,传统老把式的施肥变成了测土施肥,世代相传的线下地头销售变成了线上直播带货,传统方式的举家春种秋收变成了委托代种代收,农业服务方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上述新现象,得益于东安大力实施“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农人”培育工作。以发展农村电商业为例,目前东安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156场次,行政村覆盖率达40%以上,普及培训人员3812人,技能培训人员814人,引导农民就业创业2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