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发展分析:金融科技投入为235.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6%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手段,而疫情更是加速了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信息科技的投入,数字化在改变银行业务模式的同时,更是构建起了数字金融新生态。
近年来,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持续上升。A股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22家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共计1681亿元,同比增长22.93%。其中,6家国有大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合计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达10%以上。
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位居同业之首。2021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259.87亿元;去年末金融科技人员达3.5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1%;建设银行更是早在2018年就把金融科技作为该行三大战略之一。截至去年末,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5121人,占集团人数的4.03%;当年金融科技投入为235.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6%。
从科技发展趋势来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银行业务重构。除此之外,随着年轻一代用户对银行服务的方式和体验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倒逼银行必须在客机上投入更大,运用新技术从而更好完成业务迭代。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中国银行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银行业正面临着净息差收窄、理财产品净值化、压降非标投资等来自宏观经济、监管、客户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通过数字化实现效率提升和体验升级,将成为各家银行致胜的关键。
其实中国银行业一直都在信息化转型,但与以往的数据大集中、核心系统建设以及渠道的数字化(网银、手机银行)不同,如今领先的银行已进入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其突出特点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业务发展的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以及平台化。
从技术角度看,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强化对数据的使用,包含数据的开采、提炼和利用。当前,数据已经被国家正式定义为一种生产要素,所谓数字化转型,就是要让数据真正产生生产力。“银行本身就有大量数据,银行在数据开采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更重要的其实是数据治理及后续数据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