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加氢站行业综述
第一节 加氢站行业概述
一、加氢站产品定义
二、加氢站产品分类
三、加氢站产品用途
1、氢气储运
2、制氢
第二节 加氢站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章 2017-2021年全球加氢站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国际加氢站行业现状分析
一、国际加氢站市场发展历程
二、国际主要国家加氢站发展情况分析
三、国际加氢站市场发展趋势
第二节 加氢站发展环境分析
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GDP CPI等)
二、欧洲经济环境分析
三、美国经济环境分析
四、日本经济环境分析
五、其他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六、 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市场现状分析
一、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市场规模统计分析
二、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市场供给统计分析
三、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市场需求统计分析
四、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产能统计分析
1、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产能统计
2、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分析
五、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PEST(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分析
2、政策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 中国加氢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析
四、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五、2022-2026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加氢站行业监管管理体制
二、加氢站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三、上下游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7-2021年加氢站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第一节 加氢站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加氢站行业赢利性分析
二、加氢站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加氢站行业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加氢站行业周期性、季节性等特点
第二节 加氢站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产品投资收益率分析预测
第三节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加氢站行业的支撑因素分析
二、下游行业的需求对加氢站行业的推动因素分析
三、加氢站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加氢站行业的带动因素分析
第五章 中国加氢站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概况分析
第二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经受压力分析
第三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国加氢站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解决措施
第六章 中国加氢站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 需求规模
一、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市场需求及增速
二、加氢站市场饱和度分析
三、影响加氢站市场需求的因素
四、加氢站市场潜力分析
第二节 加氢站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一、用户结构(产品分类及占比)
二、产品(服务)结构
三、区域市场分析
四、重点省市加氢站需求概述
第七章 中国加氢站市场供给分析
第一节 供给规模
一、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市场供给规模及增速
二、行业开工情况
三、产业投资热度分析
第二节 加氢站市场供给区域分布
一、产业集群状况
二、加氢站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三、重点省市加氢站产业发展特点
第八章 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一节 加氢站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第二节 影响加氢站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第三节 加氢站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九章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产业区域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7-2021年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17-2021年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节 2017-2021年华北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五节 2017-2021年西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六节 2017-2021年西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七节 2017-2021年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十章 中国加氢站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第二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加氢站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二、加氢站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加氢站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四节 加氢站行业SWOT模型分析
第十一章 中国加氢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加氢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概述
第二节 加氢站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原材料供给
二、钢铁行业
第三节 主要上游产业对加氢站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加氢站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氢气储运
二、制氢
第五节 主要下游产业对加氢站行业的影响
第十二章 加氢站主要品牌分析
第一节 加氢站品牌构成
第二节 品牌满意度分析
第三节 市场竞争程度
一、市场集中度
二、市场竞争类型
三、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第四节 中国加氢站市场集中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十三章 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三节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四节 北京派瑞华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五节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六节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七节 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八节 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九节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节 青州市清源加氢站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及市场定位
三、企业财务分析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竞争优劣势
五、发展战略
第十四章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结构分析
一、加氢站企业结构分析
二、加氢站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第二节 2017-2021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关键性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主要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主要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主要运营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 加氢站行业替代品及互补产品分析
第一节 加氢站行业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主要替代品对加氢站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加氢站行业互补产品分析
一、行业互补产品种类
二、主要互补产品对加氢站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六章 加氢站产业渠道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的经销模式
第二节 加氢站行业渠道格局
第三节 加氢站行业渠道形式
第四节 加氢站行业渠道要素对比
第五节 加氢站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
第六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销售投资运作模式分析
第十七章 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 加氢站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四、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产品投资收益率分析预测
第二节 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供需预测
一、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供给预测
二、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需求预测
第三节 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运行状况预测
第十八章 中国加氢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风险分析
一、下游行业需求市场风险分析
二、关联行业风险分析
第三节 中国加氢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分析
二、技术发展风险分析
三、原材料风险分析
四、进入/退出风险分析
五、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第十九章 中国加氢站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机会因素分析
一、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对加氢站行业的支撑因素分析
二、下游行业的需求对加氢站行业的推动因素分析
三、加氢站产品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因素分析
第二节 行业细分产品投资机会
一、氢气压缩机
二、加氢站储氢装备
三、氢气加注机
第三节 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第四节 产业链投资机会
第五节 特定项目投资机会
第二十章 2022-2026年中国加氢站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加氢站行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
一、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行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三、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第二节 加氢站行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
一、行业发展规律
二、企业资源与能力
三、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第三节 加氢站行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加氢站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重点客户的鉴别与确定
三、重点客户的开发与培育
四、重点客户市场营销策略
第五节 投资建议
加氢站设备中的“三大件”包括压缩机、固定储氢设施、加氢机。这三大设备的性能参数决定了加氢站的整体加注能力和储氢能力。在建站规模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设备参数和设备数量的匹配,以达到加氢站最优和最经济的设备配置。压缩机作为加氢站内的核心设备,承担了氢气增压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加氢站常用的氢气压缩机主要有隔膜式压缩机、液驱式压缩机和离子液压缩机等。其中隔膜式压缩机和液驱式压缩机主要应用于储氢压力不大于45MPa的加氢站,多个国内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也已日趋成熟;离子液压缩机主要应用于储氢压力90MPa的加氢站,国内该压力等级的压缩机尚在研制过程中,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隔膜式压缩机具有特设的膜片,将被压缩的气体与外界隔开。
高压氢气瓶储氢为目前最主要的气态储氢方式:目前高压气态储氢瓶有四种类型,其中I型、II型价格相对便宜,但储氢密度低,重量重且容易发生氢脆问题,目前20MPa的I型瓶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工业应用,并与45MPa钢制氢瓶、98MPa钢带缠绕式压力容器组合应用于加氢站中。而III型、IV型车载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国外多是70MPa的碳纤维缠绕IV型瓶,而国内由于高强度碳纤维工艺尚不成熟,IV型储氢瓶的大规模商用化尚待时日,目前主要是35MPa碳纤维缠绕III瓶。
从成本结构来看,II型储氢瓶碳纤维占系统总成本的63%~65%,IV型储氢瓶碳纤维占系统总成本的77%~78%,碳纤维国产化是储氢瓶降本的关键。
最早的氢气加注站也许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位于美国Los Alamos的加氢站,当时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为了验证液态氢气作为燃料的可行性而建造了该站,之后越来越多的加氢站逐渐建成,据FuelCell Today统计,截至2006年,全球范围内建成的加氢站已达140多座,北美新建加氢站数量在全世界新建加氢站中的比重增大,发展更为迅速。同时除德国外,其它欧洲地区也加快了氢能基础设施的研究建设步伐。美国处于规划中的加氢站有40多座,占绝大多数,挪威、意大利和加拿大这三个国家也均有5-7座加氢站还处于规划之中,可以预见,今后这些国家的氢能发展也将提速。
从加氢站成本结构来看,压缩机和加注设备价值量较高,分别约占我国加氢站投资额的32%和14%,仍高度依赖于进口,是我国加氢站设备国产化的主要降本点。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液驱式压缩机市场上:我国加氢站几乎全部采用进口产品,其中MAXIMATOR在我国年出货量超过20套;在本土企业中,深圳思特克和济南赛思特正在积极开展国产化研发及推广工作;隔膜式压缩机市场上:美国PDC占据我国主要市场份额。①国内厂商通过外购PDC压缩机机头,搭配国产零部件,可大幅降低整套系统成本;②北京一通曾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了排气200Mpa的氢气隔膜压缩机,用于我国航空航天气动试验,国内现有氢隔膜压缩机技术大多源自原北京一通。
从全球市场来看,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及保有量大幅增长。据统计,全球氢能源汽车销量达16313辆,同比增长68%,保有量已达49562辆。
从中国市场来看,氢能源汽车年产量CAGR达到65%。后受疫情影响略有滑坡,销量达1586辆,同比增长35%左右,近五年整体呈产销量上升趋势。行业或将迎来爆发期。
据数据统计,中国加氢站数量上升至118座,其中,已投入运营101座,待运营17座。到2021年底,我国加氢站共建成218座,较上年增长了100座。加氢站作为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基础设施,随着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央企的入局持续加速,国内加氢站数量明显增加,预计我国加氢站将建成287座。
一、数据优势
1、一手调研资料及数据
调研方法: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神秘顾客、抽样调查、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
调研对象:代表企业、渠道商/分销商、上下游关联企业、业务/销售人员、用户/使用者、行业专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
研究模型: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洛伦茨曲线、钻石模型理论等。
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法等。
2、二手资料及数据
官方统计数据:统计局、海关总署、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数据和信息。
行业公开数据:行业专家公开发表的数据、行业门户统计汇总的数据、媒体公示的数据。
企业公开数据:上市公司年报、季报数据,非上市公司公开发表的数据和信息。
文献期刊数据: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3、公司自建五大数据库资源
我公司共建设有宏观经济数据库、行业数据库、产品统计数据库、工业企业数据库、区域经济统计数据库等,合计六大数据库。
4、历年的研究成果及项目案例
多行业研究报告汇总、商业模式汇总、项目案例汇总、专项调研流程及经验总结。
二、团队优势
1、研究部历经10年打磨,年发布2000多份研究成果,行业经验丰富。
2、设立16个行业研究小组,长期跟踪调查5000多个细分行业。
3、各行业设立研究组长,经验丰富、态度严谨、质量把控。
4、与多所高校建立校企联合团队,方便快速开展多区域线下调研。
三、管理优势
报告严格把控质量,研发流程如下:
1:设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内容;
2:利用数据库资源,结合各统计部门资料及实地调研,搜集相关信息;
3:核实验证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信息;
4:进行数据建模、市场分析并起草初步研究报告;
5:核实检查初步研究报告;
6:撰写完成研究报告,提交客户;
7: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
Copyright@2021-2030 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015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