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深度调研: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5万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9%,较去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成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电商平台快速发展,花样繁多的网络促销活动层出不穷,网上购物的新型价格欺诈现象也随之出现。借助电商平台的便捷操作和网络销售特性,部分商家通过先提价再打折、促销期间涨价、活动结束就降价、虚构原价、虚构优惠折价等方式,炮制“跳水价”等虚假促销信息。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价格促销和直播带货等方面。其中,有关价格类负面信息约29.6万条,关注点集中在先涨价后打折的虚假促销行为。众多消费者反映部分品牌产品在活动中先涨价后降价,实际成交额与原价几乎无差,甚至有产品叠加折扣后比原价还贵。华而不实的电商促销活动已是不少消费者的痛点。
电商平台应完善价格监管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中国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价格监管的完善,不少电商平台上架价格保护功能,用户可点击“一键价保”来申请价格保护,在保价期内,商品降价即可退差价。保价服务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商家恶意标价,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增加成交量,避免消费者集中下单带来的经营、物流压力。但目前,保价不顺畅影响了不少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专家指出,在遏制价格违法行为方面,市场监管应当重点对相应的关键责任主体、关键行为与关键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管制。一是加强对经营者主体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管制,更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不充分问题。二是加强对电商平台、信息披露平台等的规制,促使平台主体权责对等,防止其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不公平竞争。三是监管部门应优化监管方式,如利用平台信息汇集功能,更迅捷收集消费者反馈与监管意见等,加强监管理念、思路、手段、方法的更新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