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行业发展分析:氢能行业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完善,氢能产业累计产值将超过9600亿元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不断优化原料结构,氢能产业发展又迎重磅利好。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中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出台,中国绿氢产业将迎巨大机遇。
《方案》提出,要调整优化用能结构。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有序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煤炭减量替代;推进氢能制储输运销用全链条发展;鼓励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中国氢能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推动绿色低碳技术重大突破,布局“减碳去碳”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低碳颠覆性技术研究,突破推广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作、上下游协同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
氢能行业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完善,行业“游戏规则”和政策体系的确立,有助于激励规模化、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也有助于强化投资者对氢能产业的发展信心,提振产业长期预期。
预计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将超过15万辆,加氢站将超过1000座,氢能产业累计产值将超过9600亿元。另外,从研发投入来看,尽管我国的氢能源布局较晚,但正逐渐成为研发预算投入增幅最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