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供暖行业调查分析:采用新能源供暖后预计全年可减少使用82吨标煤
核能供暖是指以核能产生的无放射性蒸汽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传递至最终用户的集中供暖方案。除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外,去年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正式投运,能够满足海盐县46.4万平方米里居民用户的供暖需求;今年是山东海阳核能供暖的第二个年头,新增核能供热配套面积25万平方米。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中国供暖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采用新能源供暖后,供暖价格大多保持不变。核能供暖后,红沿河镇的核能供热价格执行瓦房店市相关政策要求,供暖价格与此前并无变化,居民供暖价格为25元/平方米,商业建筑供暖价格为30元/平方米。天津市地热供暖也统一执行全市集中供热价格。
据测算,在满足达标供热基础上,预计全年可减少使用82吨标煤,折合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为213吨、697公斤、607公斤。
成本问题是新能源供暖推广必须跨过的门槛。太阳能光伏板、光热板等供暖设备总投入约130万元,按当前太阳能板约20年的寿命来计算,前10年可以回本,后10年基本不用投入新成本。这种模式有望在学校、医院、工业园区等楼顶面积大、可充分利用光照的地方率先投入使用。
此外,新能源供热的短板需要及时补齐。比如,太阳能供热系统续航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可接入备用电源或日常电网,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大数据机房余热供暖,如何在保证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余热科学回收是一个难点,需要进一步探索。